“爸!你可想的真多,以后还说不定啥样呢。”
“你懂什么!这叫有备无患。”
之后的几天姚玲带着姜悦在北京逛了逛,还带她认识了一下她的同学,中途问了房子的事,不过现在有点想多了,想买房子也得等改革开放以后再说。
在姚玲家待了几天,这几天也没闲着,街坊邻居家很多孩子都过来找她俩学习,尤其是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的,这些都是第一次没考上的,基础实在是有些差,姚玲没有姜悦有耐心,教着教着就开始生气。
姜悦呢,活多少年了,什么样的人没见过,她倒是挺稳的,姚父和阿姨暗地里说,怪不得姜悦考师范学校呢,可是个当老师的料。
辅导班一直开到距离他们开学没几天,张伟和王亮发了电报过来,说了到北京的时间,今天姜悦和姚玲一大早就到了火车站等着,两人家里比较远,手里也有钱,东西打算到了这边再买,所以也没多少行李。
接到人后回了姚玲家,先给他们找了个招待所住下,因为姚玲家住不下那么多人,来家吃饭的时候,王亮和张伟陪着姚父喝了几杯,俩人喝多差点乱说话,把几人做生意的事说出来,要知道这年头可不兴这个。
送他们回招待所的时候,两人叮嘱了他们几句,以后不在一块了出去喝酒可别多喝,起码上大学这几年别喝酒了,也不要和别人说起这事,被人点了的话可是要命的事。
两人被话一吓,那飘飘然的心也重新落下,这段时间是有点浮躁了,第二天先陪张伟去了学校办理了入学,然后就是姜悦,最后王是亮和姚玲,他们两人一个学校,俩人也有个照应。
四人都是住校的,虽然姚玲家在这,但是她也不打算天天回家,周末的时候回去一天就行。
姜悦是历史系专业,她们这一届的学生也就60多个人,宿舍不大,叠铺占去大部分空间,屋角有自下而上的空格放行李,这年头姑娘们家当少,每人一个长扁小箱子。
好点的人造革,订满银白色亮晃晃的钉子带扣,差点的就是一个粗布缝制的包,住着不是很挤,姜悦来的时候已经住了五个人,这五个人已经做过自我介绍了,姜悦的记忆力比较好都记住了。
可能是因为刚认识的缘故,6人并不是很熟也不怎么说话,大家都在那看书,姜悦看了看时间,又看了看空荡荡的水壶,准备去打一壶热水,走的时候随口问了句:“有没有一起去打热水的?”
“有,等等我咱们一起去。”
姜悦一开口就有人应和,三个人一人拎着一个水壶去打水,可能是因为人少了一些,大家放开了一些开始聊天,等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熟络了,等晚上吃饭回宿舍后,基本上都能喊出对方的名字了。
第二天很早的时候大家就起来看书了,因为还没有正式开学每天都要去图书馆抢位置,因为去得晚就没地方了,没位置的只能在宿舍看书,没那个氛围学习效率自然就慢了很多。
六十年代下乡知青23
开学后开始忙碌起来,这年头的学生真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,姜悦也在学习,因为每个世界都有细微的差距,所以很多书虽然大差不差的,但是细微处还是有所不同的,有时也能提供给她一点新的思路。
说起来大礼包送了有一段时间了,姜悦还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,也不知道国家是怎么考虑的,周末的时候姚玲和王亮来学校找她了,说是要去改善一下伙食,张伟一会也会过来。
王亮和姚玲来了后,姜悦带着他俩在学校逛了逛,等张伟过来后一行人去吃了一顿烤鸭,吃完饭后一起逛了逛,期间张伟说起了一个同学买房子的事。
“不是说现在不能私人买卖吗?”
“是不行,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我们那个同学买了一个老教授的房子,然后他私下给了老教授一笔钱,老教授带他去居委会办了手续,名义上就是把房子留给自己侄子。”
“听他说想买房子直接去找居委会也成,那边有时也能买到房子,就是房子很少。”
“那行,那大家注意一点,看看有机会就买一套。”
回到学校后又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涯,四人中是姜悦最先买到房子的,因为姜悦开挂作弊,她是派了傀儡出去找的,主要也是她没时间又想早点买套房,人多事多真不是瞎说的。
买的这个房子是附中的一位退休教师的,房子是胡同里面的一个小院子,院子不大但是打理的很雅致,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想买楼房,加上这个小院子价格贵了一点,所以才轮到姜悦买。
周末的话姜悦回院子看了看,这几天时间傀儡已经把院子收拾好了,阳光正好姜悦在院子躺了躺,躺着晒太阳的时候居委会过来了,找姜悦询问了一下她的情况做了个登记:“这房子是你买的啊?那之前来家的人是谁。”
“哦,那是我一个长辈,我上学没时间托人过来收拾的。”
登记了信息之后居委会就走了,等到饭点的时候姜悦出去买了点菜自己做了一顿饭,这么着急搬家的原因也是吃